欢迎来到时讯视界

时讯视界

这届文博会,带给我们哪些经济启示?

时间:2024-11-05 14:05:32 出处:热点阅读(143)

  刚刚过去的届文济启这个周末,一场文化产业盛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届文济启“视觉冲击”。

  5月27日,届文济启九游第二十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闭幕,届文济启主会场展览面积、届文济启参展机构均比上届大幅增长。届文济启

  这届火热的届文济启文博会,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届文济启绚丽多彩,展示了“文化+科技”的届文济启独特魅力,展示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届文济启生机与活力,还带给我们哪些经济方面的届文济启启示?

文博会现场,观众体验VR设备。届文济启南方+记者 朱洪波 摄

文博会现场,观众体验VR设备。九游南方+记者 朱洪波 摄

  “国潮风”兴起,文娱消费旺盛

  宋锦马甲搭配牛仔裤,衬衫配上马面裙,立领、云肩等元素走进日常着装……这个春夏,“新中式”着装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男女的喜爱,成为街头巷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
  近年“国潮风”“新中式美学生活”悄然兴起。拼多多数据显示,今年前两个月,汉服品类中马面裙搜索量同比翻了23倍,新中式服装搜索量同比增长12倍。

  “国潮风”在本届文博会上也大放异彩:制陶、汉服、醒狮……集聚全国各地的浓浓中国风的各色展品令人目不暇接,观众漫步在展馆内,会有一种穿越千年的错觉。

文博会现场,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观众驻足。南方+记者 朱洪波 摄

文博会现场,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观众驻足。南方+记者 朱洪波 摄

  事实上,“国潮风”在消费领域已经蔚然成风。《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》显示,2023年中国“国潮”经济市场规模为2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4%,预计2028年将突破3万亿元。

  不仅是“国潮风”消费火热,去年以来国内文娱市场不断升温。比如,越来越多人把“打卡”博物馆纳入自己的游玩计划,节假日各大博物馆排长队现象明显;多场演唱会密集举办,且大多一票难求。东莞从事演艺舞台搭建的赵先生异常忙碌,奔波于全国各地,光5月份就已安排约40场。

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停步,这是由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所决定的。

  根据国际经验,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后,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,居民消费结构将由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为以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信息、金融、旅游等服务消费为主,也就是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。

  2023年,我国人均GDP已达8.94万元(折合为1.27万美元),且正处在攀升阶段。消费需求的升级,必然带动对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强劲需求。

  而每年如约而至的文博会,为持续升温的文化消费市场添了“一把火

  专家认为,“国潮风”“新中式美学生活”兴起的背后,是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日益认同,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,这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
  “文化+科技”,未来可期

  全息技术将南京博物馆的古今珍宝隔空“搬”来深圳;观众登上VR万向跑步机穿越“元宇宙任意门”畅游北京天坛祈年殿……本届文博会上,各地都拿出绝招、展示绝活,展现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。

  文化是内核,依托强大的制造能力,加之科技与创意赋能,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无限。

  这在文化创意“大秀场”的文博会上展露无遗。

互动类展区吸引小朋友驻足。南方+记者 姚志豪 仇敏业 张梓望 摄

互动类展区吸引小朋友驻足。南方+记者 姚志豪 仇敏业 张梓望 摄

  荣获全国唯一的“中国潮玩之都”称号的东莞,此次携3D金属立体拼图千角灯等潮玩酷品来到文博会,吸睛力十足。

  昔日的“世界工厂”,从“玩具之都”变身为“中国潮玩之都”,正是东莞制造一路转型升级带来的蝶变。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和极致表现,成为东莞潮玩品牌的杀手锏,赋予了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竞争力。

  东道主深圳亦不遑多让。多家企业掀起了大模型多种应用的新浪潮,鹏城实验室的“鹏城·脑海”、云天励飞天书大模型、腾讯混元大语言模型等集中亮相,展现科技创新赋能未来文化生活新趋势。

  “文化+制造”“文化+科技”“文化+创意”,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具象化的产品和服务,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、走向世界各地,这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而强劲的动力。

文博会现场,云浮展位内有画师展示石艺影雕技艺。南方+记者 梁钜聪 摄

文博会现场,云浮展位内有画师展示石艺影雕技艺。南方+记者 梁钜聪 摄

  创新、创意是文化产业的底色。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的广东,正全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。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,亦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 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,要经历经济学界所称的“死亡之谷”。把创新创意、科技成果低成本、快速转化为产品,并大规模生产,这正是广东的独特优势。

  文化产业的繁荣亦不例外。2023年,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.25万亿元,增长6.0%,全国占比超过1/6,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。

  第二十届文博会落下帷幕,中国文化产业“好戏”的大幕正徐徐拉开。

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、瑰丽多彩,在产业化发展大潮中将得以更好地传承发展,“东方美学”正阔步走向世界。

  【文字】南方+记者 黄应来

  【出品】南方经济智库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