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将至,年终奖对于上班族来说,合理每年的使用少AG超玩会春节除了与家人团圆外,最值得期待的科学莫过于年终奖了。这笔钱该怎么花?发压岁钱、理财随份子、年终奖办年货、合理理财……不少市民早已进行安排。使用少
不同年龄阶段的科学市民其年终奖都是怎么花的,年终奖到底该如何规划才科学?近日,理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。年终奖
年终奖使用与年龄段相关
70后 置办年货、合理发压岁钱
“酒水饮品、使用少零食点心、科学宴请亲朋好友吃年夜饭等,理财别看单项消费不大,但细算下来,至少好几千元。AG超玩会”70后市民陈宗海说,春节期间置办年货及准备年夜饭食材、走亲访友的礼品、宴请等是最大的消费开支,一半的年终奖都花在了这些地方。
记者在走访中发现,大多数受访对象表示,春节期间少不了办年货、准备年夜饭等消费,其预算多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。
除了办年货,对于很多70后来讲,压岁钱也是春节期间一笔不小的开支。“虽然自己的孩子还没有成家,但是春节一到,给小辈的压岁钱也一分没少。”市民姚贵芳说,逢年过节给家中晚辈的压岁钱每份至少200元,算下来每年压岁钱要发近3000元。
80后 走亲访友、发红包
“作为‘80后’,上有老下有小是我的真实写照。每年春节,长辈的红包、晚辈的压岁钱一个都不能少,加上春节期间其他花销,年终奖基本剩不了多少。”80后市民李勇说,虽然他年终奖会在2万元左右,但因为红包、压岁钱的支出,最后常常所剩无几。李勇粗略一算,今年春节期间在这方面的支出,会在1万元以上,其中还不包括春节期间的购物、随份子等消费。李勇说,虽然人情往来的消费的确让他有些“吃不消”,但这毕竟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,发红包图的就是喜庆。
在记者采访的25岁至35岁的市民中,除购物支出外,在春节消费预算中,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人情消费开支,而这项开支甚至超过了春节期间的购物开支。
90后 更青睐于理财
“春节假期我不串门,也不收发红包,但会和同学们相约‘云聚会’,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过节方式。”已经参加工作两年的90后市民杨思惠说,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,之前与朋友约好的春节旅行计划取消了,这个春节她们不聚会、不串门,就用在网上“云聚会”的方式度过,此举也可省下年终奖用于买理财产品。
采访中,记者注意到,新一代的消费群体如“90后”“00后”理财意识较强,除春节期间的购物开支外,大部分表示会将年终奖存起来,或购买一些稳健性基金进行理财,从而让“钱生钱”。
理财须进行合理规划
年终奖是过去一年努力工作的回报,某种意义上,可看作一项稳定的现金流。“如何使用年终奖需要有明确规划,大致来看,市民需要安排好两个比例。”我市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理财顾问陈亚琴表示,第一个比例是消费和投资比,一般来讲,为了未来现金流的可持续性,消费比重在30%左右较为合适,另外70%可以用来投资。
第二个比例是年终奖用来投资的部分,需要确定分类资产配置比重,这个比重可以有多种选择。综合来看,要在确认投资部分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和所能承受的风险之后,资产配置的安排比例也会随之更明确。
陈亚琴认为,随着居民收入增长,居民消费也在不断升级。创新消费将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:一是健康方面的消费,如体育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会提升;二是知识方面的消费,特别是科技普及等相关领域的消费比例会上升;三是传统消费将面临全面升级。
银行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理财产品
资产应多元化配置
如果将年终奖都拿去投资,有哪些途径和产品可供选择?
“目前的投资有很多种途径,产品也非常丰富。”陈亚琴认为,首先要做好资产配置设计,其次要对个人的风险偏好有清晰认知,即要有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的概念。预期收益波动对应着不同产品类型,要认识到任何投资都有风险,风险和收益是大体对等的。
“春节期间消费,要避免攀比、浪费,而避免不理性消费的一个重要方法,就是制定投资计划,按固定比例开展资产配置投资。”陈亚琴说,在投资过程中,一定要有资产配置理念,也就是常说的“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”。投资中要多元化配置,可以获得稳定收益。
第一,投资品种要分散。投资者个人可根据风险承受能力、流动性和收益率要求、投资期限等要素,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,包括银行储蓄、公募基金、保险产品、黄金、股票、大宗商品、房产等。
第二,投资风险要分散。可以主要配置低风险低收益、中等风险中等收益产品,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少量配置。
第三,投资期限要错配。投资的前提是能满足日常的和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,最好各个期限的产品均衡配置。
另外,基金定投是一个常规投资工具,可有效利用资金持续获得回报。其次,可以多投资一些短期理财产品,提供现金回报。同时,还可以坚持长期理念,选择一些好的金融产品长期持有。
用好年终奖体现了一种消费观、理财观甚至价值观。陈亚琴表示,理财观念和理财习惯对做好投资非常重要,有怎样的理财观念就会形成相应的理财习惯。毕竟,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,应注重长期稳定的增长和回报。
本报记者 蒋阳阳